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科文艺 > 教育文章 >  » 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日期:2023/02/21  

巫容娇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第三小学,广东   惠东   516300)

【摘语文科目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是 学生养成文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此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 有利于学养成文化自信的心态,使学生在学习优秀的中华 传统文化后,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小 学教学中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基于 这一需求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作 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传承的见证,将传 化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有助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 的传播,也能够使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自觉肩负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 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因此将中华优 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 念,根据平时真实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新 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提高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占比。

、深入研究与扩展教材

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数不胜 数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 课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与 理状态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课本中的内容 基本上都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作品也往往反映了作者当 情。基于这一特点,  在课堂中融入具有传统文化的作品, 有助于学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自信。

例如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  天的雨中,作者对秋天的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教师可以  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拓展课本,要求学生思考一下  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天的。教师应该基于课本,但是又  受限于课,通过对课本的扩展,使学生在了解课本内容的  同时,又能学习到教师所拓展的传统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  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中注入传统文化,有利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全面地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也  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先采用“飞花令” 形式, 让学生飞含有“秋”字的诗句, 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 让学生先思考“秋天”在古诗人的笔下大部分代表了什  含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看到关于“秋天”的诗句时,能够  大概知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以后初中  乃至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因此要在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技能的提升。在传统的 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技能方面的提升,让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禁锢。教师要通过改变教育理念, 新教学方,使学生充分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帮 助学生培养思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 节》中,课本详细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有些教师可 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模式化地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讲

什么,作者是谁,而没有其它的拓展。但是在“大语文” 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提  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了解老  京春节的俗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  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  欲言,说各自家乡的春节习俗,还可以进一步由春节延伸  到其他传统节日,用思维导图或绘本的形式制作出中国传  节日及其地民风民俗的精美图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熏陶下,树立文化自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  于课本,更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课本,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  过程中更加体系化,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  平,及时创新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兴趣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  事半功倍。

三、注重古诗的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词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瑰宝,在小学阶段,学习“古 ”是学习传统文化最明显的体现。诗词不仅蕴含了上千 年来优秀的精神内涵,而且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也有一 的积极意义。诗词通过文字记载了百年前或千年前诗人的 ,能够使读者与诗人跨越时空的界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 情感。学习诗词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中, 了解到当时诗人的遭遇,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 西林壁》中,  可以感受到诗人当时在观察庐山时所体会 到的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首古 诗后,再收集几首与这首古诗难度相似表达的情感相似的 诗,  让学生在与其他古诗的比较中,  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样学生在以后学习古诗时,就会去找古诗间的相似点,对 理解一些古言古语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 可以着重注意古诗的学习,通过学习古诗对传统文化有着更 刻的理解。又比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  话故事,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 收集一我国的神话故事,在合适的时间组织一场“故事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讲述一下自己所了解的神话故事,这样的  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能够通过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教育方面的各种政策的提出,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 人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更新自己的 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小学 为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学生智力与身心发展的关键 ,因此更加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 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自觉肩负起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考文献:

[1] 胡演梦 , 胡树海 .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 探索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09):89-90.

[2] 陶敬轩 , 俞爱宗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 [J]. 现代教育科学 ,2022(04):151-156.

[3] 张莉 .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 分析 [J]. 品位 · 经典 ,2022(13):149-151.



上一篇:新湘教版必修一教材图像系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
教育文章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鲁字第37H0A668号/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中国期刊数据库/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客服电话:010-5827999 客服QQ:2158620360 邮箱:chinese_data2010@126.com
Copyright ©2010- 中文学术期刊源数据库 鲁ICP备2022025313号-1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