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健
(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广东 恩平 529400)
【摘要】前概念是指学习者依据现有的生活及学习经验, 通过对比与归纳的方式,总结出将要学习或接触的知识及事 物本身非本质性方面的认知。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部分 正确前概念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部分错误前 概念的存在会对引领学生走入学习的困境,干扰其物理规律 的把握及概念框架的建立。因而,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转 化前概念,改造或重构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是当前高中物 理教师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前概念;高中教育;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较为完备的认知思维结构, 能够透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其概念产生初步的认知,在学 生的头脑中产生了大量可调配地前概念,具有促进物理概念 及规律建立的作用。但在接触与学习较为抽象地物理知识时, 学生无法凭借已有的认知结构,将集中于自身周围的宏观物 理现象与微观层面的抽象概念相联系,因而往往会对此类知 识产生片面的错误认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 结构
高中物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以转化抽象性理论知识 时,应从学生脑海中已生成的前概念着手,为其制造感性认 知与前概念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情境中察觉到自身原有的 错误观念, 从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而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 用正确的物理认知替换原有的错误观念,并完成新认知体系 的架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 体运动”的教学时,运用电子白板中的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岩 石真空落体实验,在演示以前,让学生猜想这样一个问题: 如若一片羽毛和一块铁片在密闭的真空环境中同时下落,请 问是羽毛先落地还是铁片先落地?由于学生已凭借重力、速 度及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总结出了:重力越大的 物体在落体过程中的运动速度越快这一前概念,因此,在为 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发现实验结果与自己原 有的认知观念是相悖的,从而能够对真空环境下与非真空环 境下物体的落体运动速度存在差别现象的原因产生疑问,进 而自发地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发生条件展开探究,完成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及规律的新认知结构建立。
二、积极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前概 念的转化
前概念的形成源自于学生十几年生活及学习的切实经 历,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摆脱陈旧的观念束缚,高中物理教师 应在教学中积极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物理概念 及规律构建的过程性体验机会,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相关 内容与材料,通过分析与对比现有体验与原有认知的不同, 实现前概念的转化。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和分 解”的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通过“搬水”这一拉力活动思 考合力的概念,邀请 3 名女生和一位男生到讲台前提起装满 水的水桶(250N) ,并用传统器测量每位学生手对水桶的拉 力数值,经测量,每位女生在提水桶时所用的拉力数值大小 皆为 100N,而男生提水桶时所用的拉力数值大小为 260N,
此时,学生原有 100N+100N+100N=300N 的数学认知观念便 会被打破,进而对一名男生与三名女生提水桶所用的力之 间的关系产生探究兴趣,为力的合成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在基本概念讲解完毕后,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力的合成方 法”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橡皮筋、弹簧、砝码等器材,让学 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探究小组,共同探究里的合成方法。 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想到通过角度或施力大小的调整 来将各个分力集合,在调试过程中会发现当分力的夹角大于 120°时便会出现分力大于合力的现象,这一现象与自己原 有的“合力总是比分力大”这一前概念不符,进而能够在探 究过程中实现前概念的转化,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搭建新的 概念及规律认知结体系。
三、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全面且深 刻的认知
个体认知系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信息量、认知角度、 思考方式等) ,难免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高中物理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在合作探 究的过程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也更有助于良好课堂 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积 极的学习态度。将基于不同认知角度形成的前概念集合,通 过修正及组合后得到的体系化认知便会更趋于真理。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 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时,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 探究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个人无法凭 借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变量的控制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及 操作、数据信息的记录及处理等繁杂的任务,因而,教师可 以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先与学生以讨论交流的形式 来探究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普通汽车从静止 到正常驾驶速度(96km/h) 所需要花费的起动时间为 10 秒, 而赛车从静止到正常驾驶速度仅需花费 4 秒的起动时间, 问: 是否起动时间越短,汽车的气动性能则越好?展开速度矢量 性的讲解, 纠正学生“加速度是加与速度的字面意思组合体” 的错误认知观念,随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 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发现加速度不仅是一个物理量 还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且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 还影响着运动的速度快慢,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物 理概念与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自信心及合作能力的增强,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与科学的探究精神。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与学的基础是概念与规律的建立,只有将前 概念作为良性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帮助学 生突破陈旧认知观念及学习思维的束缚,将前概念转化用于 重构新的认知体系,彻底解决学生知识体系混乱的问题。因 此,高中物理教师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摸索和探究更为有 效的教学方法,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丹 . 高中物理学生前概念体系的转化策略分析 [J]. 中 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10):1.
[2] 方君炜 . 基于前概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易混淆知识点的 剖析及其教学策略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