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科文艺 > 教育文章 >  » 正文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本科导学》教学初探
日期:2022/09/24  

《科技新时代》2022年8期

邢林庄  李智敏  哈媛  闫养希  李聪  王珍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1

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有助于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者归纳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适性问题,根据学 校学院特色从优化教学内容增强专业归属、课外实践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以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新时代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本科导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北京大学率先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 16 字教学改革方针,并于 2001 年正式开始实 “元培[1]。随后,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大 学也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制度。 “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模式  (简称大类招生模式)指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进行大类招生,让学生学  1~2 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2]。我校根据中 央和教育部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基础上 推行全员导师制, 建立了本科导学体系,全面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 人体系,做好《本科导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本科新生至关重要。根据 本人该课程开设以来教学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炼出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本科新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激发学生 的创新潜力,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1 本科新生存在的认知问题和误区

在《本科导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频率最多的问题主要有: (1) 学生业认知度不够, 对专业学习感到迷茫。从思想上觉得本专业属 于学校的边缘专业,就业形势不好, 对未来感到迷茫。 (2)转专业意愿较 为强烈。作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院校, 学生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流, 很容易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导致本专业优秀学子的流失。(3)学生与导师 之间的沟通待进一步的提升。教学中安排了 1 对 1 的答疑,只有零星学 生来参与,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述本科新生面临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各大院校, 发挥《本科导学》 因材施教的优势 解决相对“弱势”专业国内本科新生存在的认知误区, 促进王牌专业“弱势”专业之间的结构优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和意义。 据此,对于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材料学院的专业特色, 本文初步探讨了《本科导学》授课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2   《本科导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专业归属

从我们材料学院的本科生来说,教学内容需要围绕学校简介、学院概  学科归属和就业形势方面展开。学校简介方面, 我校位列国家双一流、 2011 计划、211 工程、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  学等,给他们一定要传输来到这的学子都是非常优秀的理念,激发学校归  属感。学院概况方面, 我院是 2013 年成立的创新研究型学院, “材料科学 学科已经进入 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学科归属方面,我院有自驱动智能系统与传感、半导体与信息材料、薄膜  涂层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四个学科方向, 每个方向在基础科  学问题和推动产业化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培养本科生的全面快速发  展。就业形势方面,以电子功能陶瓷与材料课题组为例,参与课题组实验  的本科生或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多就业于中芯国际、中兴、华为、紫光、  浪潮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发展前途光明。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内容的讲解  传授,不仅能激发本科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荣誉感,而且能增强学生们的  专业认知,对未来发展及定位有明确的认知,提高整个学院的凝聚力。

2.2 课外实践为主,传统课堂教学为

《本科导学》没有固定教材,该课程应当以课外实践教学为主,可以 从团队协作精神、动手能力、文明行为、体育运动、实践观摩等方面开展

课外教学。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方面,在每年植树节,以 3-5 人为一个小 组,指定组长和组员,以购置小树苗、选择种植地、准备铁锹、挖坑、种 树、填坑、浇水作为一个完整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团 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素养。文明行为方面,设置举报信 箱,学生匿名举报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举报者加一定的平时分,被举报者 减一定的平时分, 恶意举报者加倍减平时分,以此为约束,逐渐让学生真 正认识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促进德育的提高。体育运动方面, 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手机、电脑、网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比更多的 元素,久坐形成的身体疾病和社交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因此,体育运 动是本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院青年教师邀请体育部的老师为 本科生开展了讲解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减肥”活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促 进了本科生的运动热潮,反响较好, 促进了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实践观 摩方面,带本科生到企业、研究所等生产第一线,近距离观摩他们将来可 以从事行业的运行、构成、产品和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与企业近距离的 接触,能够帮助本科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的。通过上述的课外 实践授课改革措施,提高本科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2.3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前期可以通过外在的制度来增强学生与 导师之间的互动, 比如从改革《本科导学》课程评价体制的角度出发,通 过互评的方式,让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作为占比较重的评价内容,学生从老师是否积极指导、是否因材施教、指 导中的行为规范、是否完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成果 评价; 而老师从学生找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老师交代的课后作业、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结果与学生 的成绩、老师的绩效挂钩,通过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方式让老师用心关注每 一位学生成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本科导学活动,提升导师和学生参与本 科生导师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再 一次尝试。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有助于导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 制定课外实践和课内教学方案,帮助本科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树立正 确的专业认知能力,建立远大的职业规划,符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 养的迫切需求。但我国本科导师制度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教学方 式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未来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更加深 工作, 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考文献:

[1]  陈来, 舒炜.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的回顾与分析. 开放时 2006  (02):147-158.

[2]  潘玉婷, 黄海燕. 基于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视角的高校 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 (09):309-31 0.

简介: 邢林庄, 男, 出生于 1989 11 月, 汉族, 甘肃平凉人,  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导学和培养。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升低年级本科生 专业归属感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项目。



上一篇:与培智学生有效沟通的教育案例
下一篇:制药工程课程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
教育文章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鲁字第37H0A668号/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中国期刊数据库/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客服电话:010-5827999 客服QQ:2158620360 邮箱:chinese_data2010@126.com
Copyright ©2010- 中文学术期刊源数据库 鲁ICP备2022025313号-1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