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下载 > 哲学政法 > 法学文章 >  » 正文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和未来立法的应对措施
日期:2022/09/28  

《新玉文艺》2022年8期(中文数据库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崔  响     安  琪

华北理工大学

 要:如今,人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地 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在一些领域,谁掌握了核心的知识 产权,谁就能够在这个领域拥有话语权。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建立起了与 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然而, 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 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缺乏丰富的经验,所以,导致在知识产 权保护方面仍然存有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知 产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立法的应对措施,从而希 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 立法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特点与现状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特

第一, 重视和国际接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一开始就 非常重视在商标、专利与著作权等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包括美国、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

第二, 把司法审判与行政处理结合起来。我国为了更好的保护 知识产权, 规定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与人民法院都能够对知识产权纠 纷案作出处理。通过行政处理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对有效 的、及时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有利, 可以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

第三, 对发明创造实施单一的专利保护。我国的《专利法》对 外观设、发明以及新型三种专利同时实施保护。这一规定受到 了国际的广泛认可。

第四, 注重对知识产权最大程度的保护。针对相同的智力创造 成果,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规定作出复合性的保护 [1]

第五,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制定时间比较晚,然而, 发展速度快、起点高,我国于 1982 年颁布了《商标法》,标 我国开始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我国于 1984 年颁布了《专利法》, 这部律对发明创造专利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结合国际标 准成了专利局,促进了我国的工业产权保护制度加入到了国际 工业产权保护的行列。从当前的情形来讲, 我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 起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经基本赶上了发达国家使用二百 建起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与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条约规定 神保持一致, 所以, 虽然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但是发展速度快、 点高。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1.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够健全,存有知识产权保护盲区

我国由东到西存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产业发展层次、产业品 质以及产业机构逐渐递减的现象。我国东部城市较为发达,不 的行之间也存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差异性。大部分人一听到知识 产权护就会首先想到发明专利,并没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 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拓展 [2]。如今,只有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较为 重视,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程度并不高, 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盲区。

2. 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存有较大的区别

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 知识产权保护的手 段与方式也是多种样。一些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非常的重视, 把其当作是关系到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持续进行科研创新, 重视对专利保护的申请, 并且制定了保护商标、产品配方等方面的 相应手段。一些企业积极和科研院所合作, 对于购买专利技术和科 研创新非常的重视。相反, 一些对科技含量要求比较低的企业没有 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仅不积极的申请专利、进行科研创新, 反而布仿冒他人的发明专利,盗取别人的知识产权成果。

3. 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和保护缺乏平衡性

企业在服提升、技术创新以及产品更新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 需要多新技术、新成果,必须进行持续的创新,所以,企业变 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企业每一项工作的发展、创新,都离

不开知。有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对于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 保护非常的重视,并且把专利申请当作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 [3] 然而, 如今某些中小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并没有过高的要求。由此可 以看出,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需求与保护方面存有非常大的区别, 有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

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今, 我国的知识产 权法律法规比较分散,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甚至存有管理部门 条例内容、责任限定之间互相冲突的现象。除此之外,《著作权法》、 《专利法》和《商标法》在行政保护、司法范围与力度方面,也 一定的差异。

()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不平衡,应用知识产权进行 科研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科技创新、科研开发方面投的资 发达国家相比较, 投入资金总额仍然比较少, 由此导致我国在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方面存有不平衡的状况。一些企业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仅注重专利、知识与技术的申请和保护, 无法把这些方面 有效的转化成为生产力;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知识与技术的保护,更 有甚者窃取他人的专利、知识与技术;一些企业仅注重眼前的利 缺少应用科技竞争的思想,缺少长期的规划。

()知识产权运作水平不高

一,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很多科研人员仅注重申报科研成果, 于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不够重视,许多科研成果遭到 了外国人的抢注 [4] 。虽然我国有很多科研人员,然而,科研成果的 转化率并不高;第二,大部分人对知识产权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专利 方面而对商业秘密、著作权以及商标权等缺少必要的了解,不 懂得使用法律武器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导致许多知识产权遭受 侵害。

三、知识产权保护未来立法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工

不管是对公民个人、企业还是其他组织来讲, 知识产权都属于 十分关键的权益, 某些企业在各类经济活动之中, 对知识产权 的认知不够充分,缺少应当具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造成其 法较的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开发与维护。当知识产权遭到侵 犯的时候,某些企业因为缺少应当具备的知识产权知识而不愿意 起诉和应诉;虽然一些企业应诉了,也通常会由于相关知识的准备 不足,无法对本身的知识产权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一些企业在引 入外资的过程中, 对外商提供的知识产权没有仔细的、认真的核实, 急于与外商签订合同, 有时候会引入某些已过期、无法合法获取利 益甚至是会侵权的知识产权,导致自己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因 强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的普及与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不仅可以防止对他人的知识产权造成侵犯, 而且可以防止本身的利 益受损害。除此之外,也可以对妄想假冒、意图仿制他人知识 产权的不法分子起到威慑的效果, 让其不敢、不想触碰法律的底线 除此之外,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也能够使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尊重知 产权的良好氛围。

()提升司法水平与行政执法水平

为了让知识传播有更广的范围, 更好的共享知识资源, 应当建 立知识

产权保护和竞争共存的法制保护制度。在立法的过程之中,  当积极担负起加入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所应当担负的责任。

司法保护是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举措, 我国应当借鉴国外 优秀经验,明确规定审判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判期限;与我国的

国情结合, 持续提升司法审判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大法官等司法人员培训和教育力度,对人民法院内的的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组 织进行持续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使知识产权审判力量不断的加强。

国知识产权保护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对知识产权实施 保护。因此,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应当加强行政管理机关的 统筹协调能力, 对于注册、授权、审查、审批以及申请等各个环节, 都应当与国际接轨。除此之外, 应当对有关的保护机制进行构建和  利用行政措施有力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对知识产权 形成有效的保护。须全面提升我国的行政执法水平与司法水平, 才可以使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持续拓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范围

我国应及时的、有效的解决互联网、电子出版物等给知识产权 法律提出的新的挑战,要紧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最新动态。对 现的最新技术,应当及时的制定配套的规范或者出台司法解释, 把其加入到知识产权制度的范围之中, 保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健 全的前提条件下,掌握和使用要具备灵活性,从而满足经济和 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顺应国际与技术发展的趋势。

四、结束语

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但关系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切身利益, 更加

 

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建立起 多层、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体系,对于其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尤其 需要重视。

考文献

[1]  卿利军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中的法律依赖与

——兼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J]. 灌溉排水  , 2021, 40(3):2.

[2]  雁宁 .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与措施探究 [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21(12):2.

[3]  熊英 .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与责任

—— 以《电子商务法》规定为限 [J].2022(4).

[4]  菊芳 .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知识产权保护的

法措施 [J]. 汽车维修与保养 , 2020(2):2.

 

简介: 崔响(2001.09-- );性别: 男, 民族: 汉, 籍贯: 河北省 坊市人,学历: 本科。



上一篇: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探究
下一篇:浅议劳动法下的“996工作制”
法学文章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鲁字第37H0A668号/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中国期刊数据库/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客服电话:010-5827999 客服QQ:2158620360 邮箱:chinese_data2010@126.com
Copyright ©2010- 中文学术期刊源数据库 鲁ICP备2022025313号-1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删除